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原木

满目漆漆——二号沉船的乌木

来源:米乐体育怎么注册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0-23 06:44:34

  作者:邓启江(国家文物局考古研讨中心研讨馆员、该项目副领队;赵宋园,系国家文物局考古研讨中心助理馆员、该项目组成员)

  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(以下简称“二号沉船”)以摆放严密、堆放规整的原木为首要堆积。海床外表尽管船体已不存,但原木的平面散布显着呈船形,一眼望去,满目乌黑。

  原木外表皆呈黑色,经初加工,剥去树皮、枝杈,截成必定长度,短者约0.6米,长者近2.5米,直径9至28厘米不等,质地坚固,保存情况较好。收集的样品经我国林科院木材研讨所检测为柿属乌木(Diospyros ebenum),首要散布于斯里兰卡、印度南部、安达曼群岛、尼科巴群岛等热带区域。

  乌木亦称“瑿木”“文木”“乌樠木”“乌角”等,木质坚固,密度较大,色泽多呈黑色,不同于俗称“阴沉木”的杉木、柏木、楠木、栎木等久埋地下而未迂腐的木材。乌木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崔豹《古今注》,“瑿木出交州、林邑,色黑而有文,亦谓之文木”。隋唐时期,有从东南亚、南亚很多进口乌木等木材的记载。

  明代前期朝贡交易盛行,《明会典》《明史》《西洋朝贡典录》等典籍中有占城(今越南中部)、暹罗(今泰国)、真腊(今柬埔寨)、爪哇(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)、满剌加(今马来西亚马六甲)等地向明朝廷进贡乌木的记载。

  乌木在明代社会使用非常广泛,可大致上能够分为两类:一是制造成不同用具。乌木除作为床榻、橱柜、茶几、桌子等家具的质料外,还可做成印章、扇骨、镇尺、筷箸、枕木、乐器等包括日常日子多个范畴的小件器物。二是可做成药材服用。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(乌木)解毒,又主霍乱吐利,取屑研末,温酒服。”二号沉船船体在海床外表根本无存,但所载乌木却罕见蛀痕。除硬度大、海洋生物难以蛀蚀外,还可能与乌木药性较强、生物厌食有关。

  明代小巧巧致的榫卯结构、丰厚繁复的髹漆工艺极大提升了木制家具的制造水平,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上层社会关于乌木等贵重木材的需求,产生了巨大的商场。一起,木制家具、装修的盛行也影响了海外私运交易的开展。因为国内产值难以满意商场需要,商人遂将目光转向东南亚、南亚等区域,将贵重木材转运回国以获利。

  二号沉船遗址中,除首要货品原木外,还发现少数陶瓷器和夜光蝾螺。陶瓷器以酱釉陶罐为主,瓷器数量较少,其间“仙人乘槎”“喜上梅梢”“海螺”等纹样的青花碗,为明代弘治时期的典型器物和传统装修纹样。“仙人乘槎”喻指一往无前、一步登天;“喜上梅梢”标志好运、福分的到来;海螺纹则是释教吉利八宝图画之一,涵义平和安谧。

  从二号沉船遗物的数量、品种和性质看,乌木显着为船载货品,陶瓷器则为船上日子用品。

  明代中期朝贡交易逐步式微,尽管官方持续履行海禁方针,但实际上民间私家交易已日渐昌盛。广东、福建滨海各地商人多运营海外交易,不断往复于东南亚各地,而且多采纳转口交易的方式。马六甲其时便是交流印度洋和南海的首要中转港。因而,二号沉船很可能是一艘来自广东、福建滨海的民间私家商船,在马六甲卖掉了我国货品,收购了来自印度洋区域的乌木后,经南海回来我国。它在穿越南海西北陆坡海域时失事淹没,其目的地应是广东或福建滨海某港口。

  明清时期我国在国际交易中多为顺差,水下考古发现的沉船一般以装载我国陶瓷器的出口船舶为主,而自国外进口货品的回航船舶则就没有发现。毫无疑问,二号沉船的发现,为研讨明代中期社会经济形态和海洋交易性质、交易规模、船商布景、船员集体等供给了全新的资料和切入点。一起,二号沉船与满载外销瓷的一号沉船相距仅12海里,时代附近,一出一回,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交易的茂盛现象,为研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活动也供给了新的视角。

返回